Please wait a minute...
ISSN 1674-3865  CN 21-1569/R
主管: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师协会
   辽宁省基础医学研究所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当期目录

    2024年, 第16卷, 第6期 刊出日期:2024-12-25 上一期   
    临床诊疗指南
    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
    王雪峰, 吴捷, 龚四堂, 熊磊, 江米足, 王宝西, 许华, 彭玉
    2024 (6):  461-468.  doi: 10.3969/j.issn.1674-3865.2024.06.001
    摘要 ( 97 )   PDF(1049KB) ( 111 )  
    功能性消化不良作为临床最常见的上消化道功能性疾病之一,严重影响我国儿童的生活质量和生长发育。由于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定义和症状谱的不断改变,导致其在诊治方面存在较大争议。为规范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中西医结合诊治,切实解决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诊疗中的临床问题,故制定本指南以指导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中西医结合规范诊疗。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专栏
    黔中黄氏儿科流派“运脾斡旋法”辨治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经验
    彭玉, 吴敏, 刘启艳, 陈竹, 孙海鹏, 杨见辉, 冷丽, 庞平, 叶倩
    2024 (6):  468-472.  doi: 10.3969/j.issn.1674-3865.2024.06.002
    摘要 ( 62 )   PDF(996KB) ( 99 )  
    功能性消化不良(FD)是儿童常见消化系统疾病,临床以餐后饱胀、早饱、上腹部疼痛或上腹部烧灼感为主症,可伴嗳气反酸、恶心呕吐、食少腹胀,症状多样。FD易反复发作,病程较长,中医根据其主症特点,归属于“腹痛”“腹胀”“痞满”“呕吐”等病范围辨治,其病因多为饮食或病后失调所致,病机为脾胃升降气机功能失调。黔中黄氏儿科流派认为小儿FD无论虚实,“脾失健运,斡旋失司”是其病机关键,亦是产生“痞满胀痛”诸症的核心病机,临证通过辨识患儿症状轻重、病程长短及山根、肉轮之形色,判断FD“痞满胀痛”证候特点与寒热虚实,创立“运脾斡旋法”,运用“运脾消痞散”辨治,以期快速恢复FD患儿“脾运”之功能及“斡旋四脏”气机之态,为中医治疗儿童FD提供临证参考。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滇南儿科流派从“阳受风气,阴受湿气”辨治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经验解析
    贺喜盈, 熊磊, 曹婷
    2024 (6):  473-476.  doi: 10.3969/j.issn.1674-3865.2024.06.003
    摘要 ( 56 )   PDF(982KB) ( 68 )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儿科常见脾胃系疾病,与不良的饮食和生活习惯密切相关。其主要临床表现为上腹部饱胀、疼痛、厌食、嗳气、恶心、呕吐、反酸等,如不及时干预易致患儿生长发育迟缓、营养不良等。西医治疗本病常以对症治疗,如使用促动力药、抑酸药改善患儿食欲,缓解腹胀、腹痛等症状,但易复发。大量研究证实中医药在改善患儿厌食、嗳气、腹胀、腹痛、呕吐等方面安全有效,可单独用于治疗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滇南儿科流派代表性人物熊磊教授认为本病之本总由脾胃,或因“阳受风气”,邪气客胃,阻滞中焦气机;或因“阴受湿气”,湿邪困脾,运化无力而成。基于“阳受风气,阴受湿气”理论,认为脾胃被困,非香弗醒,临床运用具有芳香特性的中药组方以醒脾化湿、调理中州气机,恢复脾胃纳化功能,用于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显著。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脾虚为本”探析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致病机制
    王纳, 刘诗宇, 刘洁, 俞建, 熊磊
    2024 (6):  477-481.  doi: 10.3969/j.issn.1674-3865.2024.06.004
    摘要 ( 58 )   PDF(1035KB) ( 33 )  
    功能性消化不良是儿童常见的慢性消化系统疾病,表现为上腹不适、腹胀、食欲不振和反酸等症状。其发病机制复杂,包括胃肠动力障碍、内脏高敏感性及脑-肠轴失调等多重因素。中医学认为“脾虚为本”是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核心病机:脾虚不运导致湿浊内生和气机阻滞,引发胃肠动力障碍与内脏高敏感性;脾虚不升影响脾胃消化吸收、气血生成,加剧肠道菌群失调,扰乱脑-肠轴调控。中医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包括健脾、运脾、醒脾、理脾等治法:健脾化湿以健运脾气、化湿除滞;运脾助运以促脾胃运化,消食化积;醒脾开胃以芳香醒脾,悦脾开胃;理脾通滞以调气机升降,宽中解郁。这些疗法与现代医学中调节胃肠动力、降低内脏敏感性和平衡脑-肠轴的理念高度一致。本研究从“脾虚为本”出发,系统探讨了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病理机制与中西医结合治疗策略,揭示了脾胃功能、脑-肠轴及肠道菌群之间的复杂关系,为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指导。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述
    从肺脾论治小儿鼻鼽虚症的中医外治法研究进展
    张雯雯, 许缘, 马跃宇, 刘薇薇
    2024 (6):  482-485.  doi: 10.3969/j.issn.1674-3865.2024.06.005
    摘要 ( 57 )   PDF(971KB) ( 52 )  
    儿童过敏性鼻炎在中医学中属于“鼻鼽”范畴,是学龄儿童中患病率较高的疾病,且我国儿童鼻鼽的发病率逐年升高。中医认为小儿鼻鼽发病主要与肺脾肾三脏虚损有关,中医外治法如推拿、针灸、穴位贴敷、中药熏蒸、滴鼻等能够有效缓解患儿的临床症状,降低复发率。本文总结近5年从肺脾论治小儿鼻鼽虚症的中医外治法,以资临床借鉴。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药热熨法治疗儿科疾病的研究进展
    陈珂竹, 张伟
    2024 (6):  485-488.  doi: 10.3969/j.issn.1674-3865.2024.06.006
    摘要 ( 62 )   PDF(979KB) ( 76 )  
    随着中医药在儿科领域中的发展,中医外治法在儿童疾病的治疗中拥有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而热熨法作为中医传统外治法之一,经过各代医家的传承与发挥及与现代医学的结合与创新,逐渐由日常保健走向临床治疗。文章通过对中药热熨法历史沿革、作用机制、临床应用等方面的论述,讨论了中药热熨法在儿科中应用的可行性及合理性,并整理了其实际临床应用情况的相关文献,为其在儿科领域进一步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及临床应用参考。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临床研究
    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危险因素及中医体质相关性分析
    王宇琳, 王雪峰, 张秀英, 赵雪, 孔馨悦
    2024 (6):  489-494.  doi: 10.3969/j.issn.1674-3865.2024.06.007
    摘要 ( 53 )   PDF(1004KB) ( 16 )  
    目的:探析反复呼吸道感染(RRTI)发病的危险因素,RRTI患儿中医体质分布及其易患类型。方法:选取2023年6月至2024年3月在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RRTI患儿193例为观察组,同期选取体检健康儿童212例为对照组。以王琦院士创立的中医体质学说为基础将儿童体质分成9种类型,对两组危险因素和中医体质类型进行调查。结果:偏颇中医体质类型、食欲较差或厌食、睡眠质量欠佳、抗生素使用≥3次/年、存在过敏性疾病史和新生儿肺炎史为患该病的危险因素。在偏颇中医体质类型中,气虚质、阴虚质、特禀质为该病的易患体质类型,而平和质为患该病的保护体质类型。结论:在危险因素方面,存在偏颇中医体质、食欲较差或厌食、睡眠质量欠佳、抗生素使用≥3次/年、过敏性疾病史、新生儿肺炎史的儿童更易罹患RRTI。在偏颇中医体质类型中,气虚质、阴虚质、特禀质为易患RRTI的中医体质类型。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儿童的中医体质分布规律及易患危险因素探析
    孔馨悦, 王雪峰, 王宇琳
    2024 (6):  495-499.  doi: 10.3969/j.issn.1674-3865.2024.06.008
    摘要 ( 45 )   PDF(997KB) ( 9 )  
    目的:对重症肺炎支原体肺炎(SMPP)患儿的中医体质特点及易患危险因素进行探析。方法:选取2023年12月至2024年6月于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SMPP患儿122例为观察组,同期在儿保科体检的健康儿童90例作为对照组。研究对象填写危险因素调查表和中医体质辨识量表。结果:SMPP患儿中前4位体质分布情况依次为气虚质34例(27.9%)、阴虚质29例(23.8%)、特禀质15例(12.3%)、气郁质13例(10.7%)。其中在平和质、气虚质、阴虚质、儿童是否过敏、饮食结构、运动习惯、抗生素使用习惯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饮食结构不合理、较少运动、经常使用抗生素可能为影响儿童SMPP发生的危险因素,平和质可能为影响儿童SMPP发生的保护因素。结论:中医体质、饮食及运动习惯和经常使用抗生素与儿童SMPP的发生具有相关性,建议注重儿童日常体质调护、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及抗生素的合理使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合并塑型性支气管炎危险因素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
    罗自豪, 耿刚, 王艳红, 李少军
    2024 (6):  500-508.  doi: 10.3969/j.issn.1674-3865.2024.06.009
    摘要 ( 46 )   PDF(3957KB) ( 9 )  
    目的:系统评价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合并塑型性支气管炎的危险因素。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华医学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网、中国知网,搜集涉及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合并塑型性支气管炎危险因素的相关研究,检索时限均从建库到2024年2月。采用Stata 18.0和RevMan 5.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7个研究,均为病例对照研究,包括4 336例患儿。Meta分析结果显示,热程[OR=4.45,95%CI(3.32~5.96),P<0.001]、C反应蛋白[OR=1.45,95%CI(1.28~1.65),P<0.001]、D-二聚体[OR=2.21,95%CI(1.27~3.85),P=0.005]、中性粒细胞比例[OR=1.47,95%CI(1.17~1.85),P=0.001]、胸腔积液[OR=3.63,95%CI(2.77~4.76),P<0.001]、肺不张[OR=4.03,95%CI(2.46~6.63),P<0.001]、过敏史[OR=3.04,95%CI(2.39~3.78),P<0.001]与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合并塑型性支气管炎呈正相关,淋巴细胞比例[OR=0.71,95%CI(0.52~0.96,P=0.030)]与之呈负相关,乳酸脱氢酶[OR=1.02,95%CI(1.00~1.03),P=0.020]不是其影响因素。结论:当前证据表明,热程长,C反应蛋白、D-二聚体、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越明显、淋巴细胞比例减少越明显,合并肺不张、胸腔积液,有过敏史为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合并塑型性支气管炎的危险因素。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不同严重程度儿童遗尿症的临床特征分析
    李洁, 许园园, 高洁, 容丽萍, 蒋小云, 陈丽植
    2024 (6):  508-512.  doi: 10.3969/j.issn.1674-3865.2024.06.010
    摘要 ( 52 )   PDF(1022KB) ( 10 )  
    目的:了解严重遗尿症与非严重遗尿症患儿临床特征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至2023年8月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儿童肾脏风湿病中心就诊的遗尿症患儿318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每周尿床夜数将患儿分为严重遗尿症256例和非严重遗尿症62例。比较严重遗尿症和非严重遗尿症患儿的临床特征。结果:遗尿症318例患儿中男197例,就诊中位年龄为8.0(6.3,10.6)岁。严重遗尿症患儿遗尿发生在前半夜、大量遗尿(P<0.05),尿床后觉醒困难(P<0.001)和穿纸尿裤睡觉(P<0.01)的比例更高。结论:觉醒困难是严重遗尿症患儿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对于严重遗尿症患儿应关注睡眠情况和膀胱功能,个体化地采取诊疗措施。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儿童心电图T波异常改变的调查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何涛, 姚招, 朱通球
    2024 (6):  513-517.  doi: 10.3969/j.issn.1674-3865.2024.06.011
    摘要 ( 57 )   PDF(1001KB) ( 10 )  
    目的:探究心内科患儿心电图T波异常改变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选取湖南省儿童医院心内科2019年1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3 571例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心电图T波异常改变分为两组:T波异常组(n=749)和对照组(n=2 822)。分析心电图T波异常的类型、年龄分布、性别比例等指标,并通过统计学方法进行相关性分析,探究可能的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3 571例心内科患儿,其中T波异常的患儿749例(20.97%)。发生T波异常的主要心内科疾病为心包炎350例(46.73%),其次为心肌炎/心肌病157例(20.96%)。两组患儿的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波异常组体质量超重的占比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波异常组中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神经性疾病、感染性疾病的占比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统计学结果显示,体质量(超重)、合并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神经性疾病、心包炎、心肌炎/心肌病是心内科患儿心电图T波异常改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心内科患儿心电图T波异常改变较为常见,心包炎、心肌炎/心肌病更容易出现此类异常。同时合并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神经性疾病的患儿也需引起注意,其发生心电图T波异常改变的风险也较高。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母婴阻断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中医证候特点分析
    马丙南, 周洁雯, 高智群
    2024 (6):  517-520.  doi: 10.3969/j.issn.1674-3865.2024.06.012
    摘要 ( 43 )   PDF(1007KB) ( 13 )  
    目的:通过总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母婴阻断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中医证候特点,分析其病机规律,为中医辨证论治提供理论基础。方法:对2018年1月至2023年12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收治的HIV母婴阻断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病例开展中医证候调查,由中医专科医师应用《HIV母婴阻断新生儿喂养不耐受中医证候调查表》进行相关信息数据的采集,对数据进行总结的基础上分析其中医证候特点和病机规律。结果:纳入喂养不耐受HIV母婴阻断新生儿94例,主要症状及体征中居于前5位的分别是腹胀满68例(72.3%)、呕吐56例(59.6%)、纳差52例(55.3%)、黏液便45例(47.9%)、血便38例(40.4%)。中医证候分型概括为脾胃气虚证46例(48.9%)、脾胃阳虚证26例(27.7%)及气滞中焦证22例(23.4%)3种证型。脾胃气虚证和脾胃阳虚证的新生儿其胎龄及出生体质量均低于气滞中焦证的新生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母亲HIV感染时间在脾胃气虚证和脾胃阳虚证的新生儿中要长于气滞中焦证的新生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IV母婴阻断新生儿喂养不耐受的病因主要为孕母失调遗患胎儿,病位在脾、胃与肠,病性以本虚为主,病机要点为脾虚失运、气机失调。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儿童体外循环手术压力性损伤发生风险因素及预测模型构建
    阳波, 滕思思
    2024 (6):  521-525.  doi: 10.3969/j.issn.1674-3865.2024.06.013
    摘要 ( 43 )   PDF(1008KB) ( 5 )  
    目的:通过对儿童体外循环手术压力性损伤的现状进行调查,构建一个预测模型,以便更好地理解和预测发生压力性损伤的风险。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7月至2023年12月湖南省儿童医院收治的儿童体外循环手术压力性损伤的相关数据,进行现状调查并构建预测模型。结果:最终本研究共纳入研究对象283例,其中59例发生了压力性损伤,发生率为20.8%。性别、术前Braden评分、麻醉分级以及术中出血为儿童体外循环手术压力性损伤发生的影响因素(P<0.05)。预测模型:Logit(P)=-1.383+1.403×性别+1.149×麻醉分级-1.537×术前Braden评分+0.770×术中出血量,其灵敏度为0.749,特异度为0.832。结论:儿童体外循环手术压力性损伤发生率较高,且受性别、术前Braden评分、麻醉分级以及术中出血量4个因素影响。基于以上4个危险因素构建的风险预测模型效果良好,可以为临床筛选儿童体外循环手术压力性损伤高危患儿。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单纯性肥胖儿童血清维生素D表达水平及其与肥胖相关性
    戚玲, 钱红萍, 应波
    2024 (6):  526-529.  doi: 10.3969/j.issn.1674-3865.2024.06.014
    摘要 ( 47 )   PDF(1037KB) ( 25 )  
    目的:探讨单纯性肥胖儿童及正常体质量儿童血清维生素D(25-(OH)D3)表达水平差异及肥胖程度与血清25-(OH)D3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0年12月至2022年12月于桐庐县妇幼保健院就诊的单纯性肥胖儿童80例为肥胖组,同期选取就诊的正常体质量儿童80例为对照组。肥胖组中轻度肥胖25例,中度45例,重度10例。分别记录两组儿童的性别、年龄、身高、体质量、体质量指数(BMI)以及测定血清25-(OH)D3水平。对两组儿童基线资料进行对比分析,比较轻、中、重度肥胖儿童血清25-(OH)D3表达水平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比较两组儿童血清25-(OH)D3水平与肥胖程度(Z-BMI)相关性。结果:肥胖组体质量及BMI分别为(59.01±13.63)kg、25.72±3.24,明显高于对照组(41.37±12.10)kg、19.26±2.4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肥胖组儿童25-(OH)D3为(19.95±7.10)μg/L,明显低于对照组(29.33±6.39)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轻、中、重度肥胖儿童血清25-(OH)D3分别为(25.25±5.51),(19.78±8.05),(14.46±6.37)μg/L,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进一步比较轻、中、重度肥胖儿童男女血清25-(OH)D3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儿童血清25-(OH)D3与肥胖程度(Z-BMI)呈负相关(r=-0.473,P<0.05)。结论:单纯性肥胖儿童血清25-(OH)D3水平明显低于正常体质量儿童,儿童肥胖程度与血清25-(OH)D3水平呈负相关,肥胖儿童应注意补充维生素D。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医应用研究
    针刺治疗儿童单纯性肥胖的临床疗效观察
    杨兵宾, 郭凯, 王红娟, 陈艳霞, 毛娜, 肖和印
    2024 (6):  530-533.  doi: 10.3969/j.issn.1674-3865.2024.06.015
    摘要 ( 46 )   PDF(982KB) ( 7 )  
    目的:观察针刺治疗儿童单纯性肥胖(胃热湿阻型)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网络随机方法将120例单纯性肥胖儿童(胃热湿阻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采取饮食+运动管理方案,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针刺疗法。治疗12周后对比两组临床疗效与干预前后肥胖指标[体质量、体脂率与体质量指数(BMI)]、中医证候积分、瘦素与血清胰岛素情况。结果:(1)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6.7%(52/60),明显高于对照组40.0%(24/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治疗方案对单纯性肥胖患儿的体质量、BMI、体脂率、中医证候积分、胰岛素和瘦素水平改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针刺联合饮食管理加运动方案优于单纯饮食管理加运动方案。结论:针刺疗法是治疗儿童单纯性肥胖的有效手段,可显著改善患儿体质量、BMI、体脂率及中医证候,其机制可能与改善糖代谢、瘦素抵抗,抑制食欲等有关。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热毒理论”辨治小儿急乳蛾经验探析
    董文瑾, 段晓征, 张伟, 吉柯昕, 苗小雨
    2024 (6):  534-536.  doi: 10.3969/j.issn.1674-3865.2024.06.016
    摘要 ( 48 )   PDF(953KB) ( 60 )  
    急乳蛾是小儿常见的咽部疾病,相当于西医的急性扁桃体炎、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导师段晓征教授以国医大师王烈教授“热毒理论”思想为指导,并结合小儿生理病理特点及后天调护分析其病因病机,确立辨治法则,提出其治疗应立足于脾胃,初起治以清热解毒利咽;中期治以清热化湿,消积健脾;后期以补肺运脾为重。并附典型医案1例,为小儿急乳蛾的辨治提供参考。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分消走泄法”治疗湿热质儿童感染后咳嗽经验
    李锐冰, 孙丽平
    2024 (6):  537-539.  doi: 10.3969/j.issn.1674-3865.2024.06.017
    摘要 ( 40 )   PDF(952KB) ( 61 )  
    感染后咳嗽是儿童常见疾病,其病势缠绵难愈。孙丽平教授从儿童体质特点出发,指出湿热体质因素贯穿儿童感染后咳嗽始终,在治疗过程中,主张在治咳基础上运用“分消走泄法”改善其湿热体质,加速患儿痊愈。临床主要从湿热蕴肺、湿热伤阴辨证论治,分别选用三仁汤合止嗽散、补肺散随证加减常取得良效。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肺与大肠相表里”论王有鹏教授治疗寒地儿童湿疹经验
    林羽贞, 王钇杰, 武洪辉, 秦雯, 刘璐佳, 王有鹏
    2024 (6):  540-543.  doi: 10.3969/j.issn.1674-3865.2024.06.018
    摘要 ( 48 )   PDF(976KB) ( 91 )  
    小儿湿疹是临床常见的炎症性皮肤病,寒地独特的地域及人文环境,导致湿疹反复发作,严重影响小儿的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本文基于“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总结王有鹏教授治疗寒地儿童湿疹之临床经验,将其病因病机归纳为风邪伏留、湿热蕴结肠腑、燥胜津亏,临证上以疏风祛邪、分消走泄、养阴润燥等治法在治疗小儿湿疹方面疗效显著,文后附验案一则佐证,为寒地湿疹中医临床诊疗拓展新思路。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玄府理论”探讨小儿肺炎喘嗽的论治经验
    孙文慧, 宋用福, 孔一卜, 王永吉
    2024 (6):  544-548.  doi: 10.3969/j.issn.1674-3865.2024.06.019
    摘要 ( 42 )   PDF(991KB) ( 62 )  
    肺炎喘嗽是儿科常见肺系疾病之一,相当于西医学中的小儿肺炎。目前,西医以抗病原体、对症支持治疗为主,但随着病原体的不断增加与变异,抗生素耐药逐渐增加,抗生素带来的毒副作用亦令人担忧。采用中医药治疗小儿肺炎喘嗽日益得到人们认可与青睐,探寻更多有效的中医药治疗小儿肺炎喘嗽的方法与手段尤为重要。小儿肺炎喘嗽与玄府理论联系密切。玄府细微幽玄,遍布整个肺系,是肺组织的重要组成部分,肺脏功能亦通过玄府得以实现,玄府以开通为顺、闭阖为逆,肺炎喘嗽其微观本质是肺系玄府的病变。文章基于玄府理论结合临床实践经验,探讨小儿肺炎喘嗽与玄府理论的相关性,提出玄府郁闭是小儿肺炎喘嗽的基本病机,小儿肺炎喘嗽的治疗当以开玄为基本治则,并且认为开玄法贯穿小儿肺炎喘嗽治疗的始终。对于小儿肺炎喘嗽发生时出现的气郁、痰阻、血瘀、气血津液亏虚的基本病理变化,指出在临床治疗时,可根据病情辨证选用宣肺开玄、清热开玄、化痰开玄、祛瘀开玄和补虚开玄等法,希冀为小儿肺炎喘嗽的临床诊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学术探讨
    关于“感冒”病的若干思考和建议
    刘嘉楠, 王海
    2024 (6):  548-552.  doi: 10.3969/j.issn.1674-3865.2024.06.020
    摘要 ( 52 )   PDF(990KB) ( 57 )  
    感冒是常见、多发的外感疾病,《中医儿科学》教材中的论述有较多的不合理和争议之处,笔者的建议包括:将首见感冒病名时期提前至北宋时期(1078~1085年),“感冒”也是俗称的“伤风”;感冒与时行感冒是两种不同的疾病,后者应当归于传染病章单独论述;风邪不是感冒的主要病因,寒邪和毒邪更加常见;单纯的发热、脉数、咽红肿痛在寒证、热证中均可出现,不是热证的特有表现;感冒的辨证更适合六经辨证体系,治疗宜遵循六经病的用药规律;银翘散并非单纯“解表剂”,以表里双解为宜。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