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ISSN 1674-3865  CN 21-1569/R
主管: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主办:中国医师协会
   辽宁省基础医学研究所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当期目录

    2024年, 第16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24-08-25 上一期   
    儿童脑性瘫痪康复专栏
    渐进性抗阻训练对痉挛型脑性瘫痪儿童活动和参与能力的影响
    宋凡旭, 赵宏博, 庞伟
    2024 (4):  277-280. 
    摘要 ( 63 )   PDF(1073KB) ( 10 )  
    目的 在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儿童青少年版)(ICF-CY)层面下,探讨渐进性抗阻训练对脑性瘫痪(简称脑瘫)儿童活动和参与能力的影响,为提高脑瘫儿童临床治疗效果提供依据。方法 研究对象为2021年1~12月在佳木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收治的痉挛型双瘫脑瘫儿童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接受渐进性抗阻训练和常规康复训练,每组均治疗3个月。治疗前后分别给予儿童功能独立性评定量表(Wee-FIM)、中文版残疾儿童能力评定量表(PEDI)、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量表(ADL)、活动的游戏性检查表(TOP)评定,评估两组儿童活动和参与能力。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Wee-FIM、PEDI、ADL和TOP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渐进性抗阻训练可有效改善痉挛型双瘫脑瘫儿童的活动和参与能力。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手-臂双侧强化训练联合中医手法推拿对偏瘫型脑性瘫痪儿童上肢功能的影响
    梁鲁波, 何强勇, 李佩琼, 朱星明, 罗廷威, 蒙智扬
    2024 (4):  281-286. 
    摘要 ( 29 )   PDF(1112KB) ( 16 )  
    目的 研究中医手法推拿结合手-臂双侧强化训练对偏瘫型脑性瘫痪(简称脑瘫)儿童的疗效。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6月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偏瘫型脑瘫患儿6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2例。对照组进行手-臂双侧强化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结合中医手法推拿,两组均治疗8周。训练前后对两组儿童分别进行上肢功能技巧测试质量(QUEST)量表和能力低下儿童评定量表(PEDI)进行测评,并对测评结果进行数据分析,比较两组数据的差异性。结果 (1)QUEST量表评分显示,治疗后观察组分离运动区、负重区和总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PEDI评分显示,治疗后功能性技能区和照顾者协助区的自理能力、移动能力和社会技能组内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功能性技能区的自理能力和移动能力,照顾者协助区的自理能力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手-臂双侧强化训练联合中医手法推拿对偏瘫型脑瘫儿童上肢功能的改善优于单独使用手-臂双侧强化训练。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下肢步行机器辅助训练对痉挛型偏瘫脑性瘫痪患儿步态改善的效果分析
    孙胜月, 周大勇, 卢伟娜, 房贵巍, 刘宁, 杜丽
    2024 (4):  286-290. 
    摘要 ( 29 )   PDF(1183KB) ( 9 )  
    目的 探讨下肢步行机器辅助训练对痉挛型偏瘫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患儿步态改善的效果分析。方法 2022年5月至2023年11月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儿童康复中心门诊收治偏瘫脑瘫儿童1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例。对照组给予患儿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下肢步行机器辅助训练,训练时间均为30 min,每周6次。对训练前后儿童步长、单侧支撑时间、步态周期、摆动时间的步态参数进行采集,对干预前后8周数据变化进行分析。结果 治疗后两组治疗方法对偏瘫患儿患侧步长长度变长、患侧单侧支撑时间变长、患侧和健侧步态周期、摆动时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常规康复训练联合下肢步行机器辅助训练优于常规康复训练,更趋向于正常步态。结论 下肢步行机器辅助训练可以改善偏瘫患儿患侧步态周期,增加患侧步长、单侧支撑时间,延长患侧摆动时间,缩短健侧摆动时间,改善偏瘫步态。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实验论著
    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比观察不同中药对发芽糙米中γ-氨基丁酸含量的影响
    詹杰, 刘乃榕, 李景辉, 魏瑞娇
    2024 (4):  291-296. 
    摘要 ( 40 )   PDF(1492KB) ( 6 )  
    目的 依据体质分析理论,对比分析不同药食两用类中药对发芽糙米中γ-氨基丁酸含量的影响,以期为不同体质儿童研发糙米药膳食品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实验分空白组(糙米组)、对照组(发芽糙米组)及中药发芽糙米组。中药发芽糙米组又分为9个亚组,分别为补气类(黄芪米、山药米、白扁豆米),滋阴类(玉竹米、黄精米、枸杞米、桑叶米),补血类(桑椹米、龙眼肉米),助阳类(杜仲米、干姜米),理气类(陈皮米、甘松米),化痰类(杏仁米、紫苏子米、莱菔子米),活血类(桃仁米、姜黄米),利水渗湿类(茯苓米、薏苡仁米),清利类(决明子米、夏枯草米、荷叶米、淡豆豉米)。其中补气类、助阳类、滋阴类和补血类为补益类中药发芽糙米,利水渗湿类、化痰类、清热类、理气类和活血类为泻实类中药发芽糙米。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定量分析糙米、发芽糙米和不同复方中药发芽糙米和中药中γ-氨基丁酸(GABA)含量,建立γ-氨基丁酸质量浓度与吸光度值的线性回归方程,计算并对比分析样品中γ-氨基丁酸含量。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除杜仲米、甘松米和桃仁米外的其他各组发芽糙米中γ-氨基丁酸含量均明显高于空白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黄芪、山药、白扁豆、玉竹、黄精、枸杞、桑叶、桑椹、龙眼肉、薏苡仁、杏仁、紫苏子、莱菔子、淡豆豉、陈皮、姜黄发芽糙米中γ-氨基丁酸含量明显提高(P<0.05)。干姜、茯苓、决明子、夏枯草、荷叶发芽糙米中γ-氨基丁酸含量高于糙米,但低于普通发芽糙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中药不同功能类别比较,补益组中补气类、滋阴类、补血类中药发芽糙米中γ-氨基丁酸含量均明显高于助阳类(P<0.05);泻实组中理气类和化痰类中药发芽糙米中γ-氨基丁酸含量明显高于活血类(P<0.05)。黄芪、黄精、桑椹、龙眼肉、陈皮、桑叶中γ-氨基丁酸含量明显高于其他中药,同时明显高于相应的中药发芽糙米(P<0.05);山药、白扁豆、玉竹、茯苓、薏苡仁、莱菔子、决明子、淡豆豉中药发芽糙米中γ-氨基丁酸含量明显高于相应的中药(P<0.05)。结论 补气、滋阴、补血、理气类药食两用中药可望用于开发调节情绪类、增强记忆类、改善睡眠类和调节消化功能类药膳食品。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述
    伴隐性脊柱裂小儿遗尿症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凌浩, 莫燕玲, 王彦超, 李岚
    2024 (4):  297-301. 
    摘要 ( 38 )   PDF(1092KB) ( 14 )  
    遗尿症是儿科临床中常见的一种疾病,其病因复杂,病程长且易反复发作,对于儿童生理及心理健康均有不利的影响。现代临床研究发现遗尿患儿X线检查多存在隐性脊柱裂,西医学认为隐性脊柱裂通过造成骶脊髓水平的隐匿性神经功能障碍,削弱膀胱功能,叠加排尿中枢的延迟效应,引起睡眠呼吸障碍,从而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等途径参与患儿遗尿。中医层面则从督脉与肾的角度进行探析。本文分别从中西医方面论述隐性脊柱裂与小儿遗尿症的相关性以及可能的作用机制,并阐述了隐性脊柱裂遗尿患儿当前的中西医治疗方法及预后,以期为未来研究隐性脊柱裂的遗尿患儿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孤独症谱系障碍的中医研究现状及展望
    张月华, 谢媛媛
    2024 (4):  301-304. 
    摘要 ( 70 )   PDF(1073KB) ( 40 )  
    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是一组精神致残率高、近年来发病率逐年上升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ASD的病因不明,尚无特效药及特异性治疗方法,目前国际主流的治疗方法主要依赖于行为干预与教育改善其核心症状,辅助药物治疗改善共患疾病。近年来,中医在ASD领域的研究与探索不断深入,中医疗法在改善ASD核心障碍及共患病方面具有独到的优势,但同时也面临着诸多困难与挑战。本文对近年来中医学在ASD领域的探索进行综述,为中医治疗ASD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与依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究中药治疗抽动障碍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
    钟明秀, 张迪, 刘英
    2024 (4):  305-308. 
    摘要 ( 51 )   PDF(1065KB) ( 15 )  
    随着社会的发展及环境的影响,近年来,抽动障碍的发病率呈逐年增长趋势,成为目前临床中较为常见的儿科疾病之一。西医针对抽动障碍的治疗,主要以多巴胺类、中枢性α2受体激动剂等药物为主,同时配合心理治疗,具有一定的疗效,但其不良反应使部分儿童不能耐受。中医药立足于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在抽动障碍的防治中安全性和疗效都具有更明显的优势。中药中单味药、药对和复方都具有多靶点、多通路的调节作用,其与现代理论网络药理学的核心思想一致,所以,网络药理学方法正逐渐地被中医药研究其作用机制所接纳及采用。本文就网络药理学在中药治疗抽动障碍作用机制的相关研究应用进展进行综述,以及对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阐述,以期为网络药理学在中药治疗抽动障碍研究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儿童眶下黑眼圈的中西医文献综述
    王海, 黎彦麟
    2024 (4):  309-313. 
    摘要 ( 58 )   PDF(1405KB) ( 19 )  
    儿童眶下黑眼圈名称较多,比较混乱,流行病学研究较少,其局部病理虽然明确,但根本病因争议较大。通过分析局部的下睑静脉、眶下静脉、泪道静脉丛、面静脉、眶下间隙、眶下淋巴结等解剖结构,鼻、腺样体疾病引起的眶下静脉回流受阻的可能性较大。中医典籍对黑眼圈的论述丰富,眼与五脏在生理和病理方面都存在紧密关联,尤其肝、脾、肾三脏,此外经络理论、气血津液理论亦能解释此现象,非独“脾虚”。临床应避免误诊、漏治。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临床研究
    儿童IgA血管炎不同脏器并发症5例并文献复习
    丁乐乐, 丁樱, 魏金辉, 徐闪闪, 梅晓峰, 李金刚
    2024 (4):  314-319. 
    摘要 ( 27 )   PDF(1378KB) ( 8 )  
    目的 分析儿童IgA血管炎的临床特点,提高对其的认识和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4月至2021年4月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收治的5例儿童IgA血管炎的临床特征、辅助检查、治疗转归等。结果 5例IgA血管炎中,男4例,女1例;中位年龄6岁。肺损害1例,肝损害1例,脾损害1例,肠腔损害1例,附睾损害1例。病程中出现腹痛4例,关节疼痛2例,所有患儿均有典型皮肤紫癜。尿检正常2例,伴尿检异常3例,其中单纯蛋白尿型1例,血尿兼蛋白尿型2例。所有患儿经中西医结合治疗后均好转。结论 IgA血管炎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以IgA沉积为主的血管炎性病变,除紫癜外,腹痛、关节肿痛是其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易合并其他脏器损伤,甚至危及生命,如严重的肺损伤,当患者出现其他系统症状时,应及时完善相关检查以明确病情,避免延误治疗时机。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重症肺炎患儿气管插管拔管后吞咽功能障碍康复训练的效果研究
    莫海丽, 廖婵, 梁新婷, 蒙美琴
    2024 (4):  320-323. 
    摘要 ( 25 )   PDF(1069KB) ( 7 )  
    目的 探讨吞咽功能训练联合安慰奶嘴吸吮在重症肺炎气管插管拔管后获得性吞咽障碍患儿中的临床应用效果,为促进深入开展重症肺炎患儿气管插管拔管后吞咽障碍的康复训练提供指导及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7月至2023年9月收治于我院重症医学科的重症肺炎气管插管(插管时间≥5 d),且发生拔管后吞咽功能障碍的患儿12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2021年7月开展吞咽功能训练联合安慰奶嘴研究为界,将未开展该研究前的病例设为对照组,开展并实施该研究的病例设为观察组,每组60例。其中对照组拔管后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吞咽功能训练联合安慰奶嘴吸吮。干预后通过评估患儿吞咽功能恢复的效果、误吸率、吸入性肺炎发生率、再插管率、ICU重返率等指标。结果 观察组在拔管后4 h、24 h、48 h、72 h及出院时标准吞咽功能评定量表(SSA)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儿吞咽功能改善总有效率为100.0%(60/60),高于对照组86.7%(52/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6.7%(10/60),低于对照组73.3%(44/60),其中误吸率、吸入性肺炎发生率、再插管率和ICU重返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吞咽功能训练联合安慰奶嘴吸吮能有效改善重症肺炎气管插管拔管后吞咽障碍患儿的吞咽功能,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连续性肾脏替代新生儿脓毒血症相关性急性肾损伤的临床研究
    李晓庆, 陈江滨, 陈新华, 杨汉松, 王瑞泉
    2024 (4):  324-328. 
    摘要 ( 32 )   PDF(1097KB) ( 9 )  
    目的 探讨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在新生儿脓毒血症相关性急性肾损伤(AKI)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21年8月泉州市儿童医院新生儿科诊治的脓毒血症相关性AKI新生儿26例,均予以CRRT,观察CRRT治疗持续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28 d存活率;治疗前、治疗12 h、24 h、48 h及治疗结束后平均动脉压(MAP)、pH值、氧合指数及乳酸、血肌酐、尿素氮、胱抑素C、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Toll样受体4(TLR4)、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采用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治疗后不同时间临床指标的变化。结果 26例脓毒血症相关性AKI新生儿均顺利完成连续性肾脏替代,28 d存活率88.46%(23/26)。CRRT治疗持续时间为(73.52±12.65)h、住院时间(10.25±2.32)d。CRRT治疗12 h、24 h、48 h及治疗结束后的MAP、氧合指数、pH值高于治疗前,尿量多于治疗前,而乳酸、血肌酐、尿素氮、胱抑素C、TNF-α、IL-6、TLR4、NGAL均低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RRT治疗期间出现低血压4例(15.38%)、低体温3例(11.54%)、导管堵塞3例(11.54%)。7例患儿的7 d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NBNA)评分<35分,2例出现Vojta异常姿势反射。结论 CRRT治疗新生儿脓毒血症相关性AKI具有较为理想的效果,能有效降低炎性因子及纠正水电解质紊乱,避免肾脏进一步损伤,且安全性较好,但存在远期脑损伤风险,临床还需提高关注度。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新生儿期喉鸣为首发表现的先天性肌无力1例
    唐英丽, 陈红燕, 王晓凤, 张美艳
    2024 (4):  329-333. 
    摘要 ( 22 )   PDF(1610KB) ( 3 )  
    患儿,男性,出生21 h,因发现嗓音异常17 h入院,入院后未予特殊处理,完善相关辅助检查未见异常,患儿吃奶、反应好,喉鸣音消失出院。出院后患儿反复发作呼吸困难,完善全外显子基因检测,发现COLQ基因有2个杂合突变,c.806dup杂合突变和c.706del杂合突变,初步判定为致病性变异,与之相关联的疾病是先天性肌无力综合征5型,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医应用研究
    基于徐荣谦教授的《神魂意魄志论》探讨孤独症谱系障碍的中医康复诊疗
    朱玲, 喻闽凤, 刘振寰, 李诺, 刘英, 李龙华, 黄银英, 林晓宏, 陈康华
    2024 (4):  333-338. 
    摘要 ( 21 )   PDF(1117KB) ( 9 )  
    孤独症谱系障碍(ASD)的发生涉及多个脏腑功能失调。徐荣谦教授所提出的“神魂意魄志论”可解释ASD的多种核心临床表现,通过深入分析神魂意魄志的功能,挖掘出本病的发生与“五脏神”相关,尤其与心神、肝魂、脾意、肾志的联系密切。临床中将这一“形神并治”的理论体系用来指导治疗ASD能使形气相得,获得较好疗效。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叶伟成教授运用徐氏儿科健脾化痰散结理论治疗小儿腺样体肥大
    周君慧, 赵鋆, 叶伟成, 崔晨
    2024 (4):  339-341. 
    摘要 ( 73 )   PDF(1040KB) ( 8 )  
    儿童腺样体肥大的临床发病率逐年增多,目前临床上首选手术治疗,但手术后容易复发且常并发腺样体面容、分泌性中耳炎,严重者会引起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等并发症,久之会严重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叶伟成教授运用徐氏儿科健脾化痰散结法治疗腺样体肥大,运用二陈汤健脾化痰,加用夏枯草等散结药物,临床疗效显著。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蜀地小儿湿热咳嗽三焦辨治探析
    杨航, 李茜, 李明张, 吴忻晨
    2024 (4):  342-345. 
    摘要 ( 22 )   PDF(1061KB) ( 8 )  
    蜀地地形使然,盆地地形、气候湿热、饮食喜辛香麻辣厚味,致蜀地多湿热,小儿体质多湿热,并且小儿生理特性,肺脾不足,使得湿热易侵。然湿热之证,湿热困于上中下三焦,皆令人咳,致蜀地小儿湿热咳嗽多见,析三焦咳嗽之因,辨三焦之治,总以湿热两分之大法,并别三焦之治,不离宣肺,期望为蜀地小儿湿热咳嗽治疗提供具有地域特色的证治思路。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从“脏络”辨治小儿湿疹经验探析
    高屹文, 冯晓纯
    2024 (4):  345-348. 
    摘要 ( 29 )   PDF(1062KB) ( 3 )  
    湿疹是临床上婴幼儿常见的具有明显渗出倾向的皮肤病,近年来随着现代大量化学生物制品的应用以及环境变化,小儿湿疹的发病率逐渐上升。该病迁延难愈,复发率高,严重影响儿童日常饮食和睡眠,患儿生长发育也可能受到干扰,因此需积极治疗。络脉是人体内连脏腑、外联肢节、沟通上下的有机通路,同时也是邪气侵袭、传播的通路,脏络理论始于《黄帝内经》,经过历代医家的补充发展,至清代逐渐成形。脏络理论治疗长病久病、迁延难愈类型疾病、皮肤病等疾病时优势明显。现代医家对脉络学说不够重视,临床应用较少,尤其小儿肌肤未善,发育不全,“不明治络者”可见一斑。在临床中多采用脏络理论辨治儿童病,将脏腑辨证与络病理论有机结合,发现湿疹的病机是“脾肺络损,湿热为患”,三期分型,辨证施治,在治疗时内外结合,紧扣通络之法,使湿热之邪既可内化,又可外散,有效地缩短病程,减轻患儿痛苦,为中医儿科临床提供有效的新思路、新方法。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小儿中药应用研究
    基于数据挖掘探讨张葆青教授治疗小儿抽动障碍用药规律研究
    张昊晨, 张葆青, 王欣欣, 潘月丽
    2024 (4):  349-354. 
    摘要 ( 27 )   PDF(1846KB) ( 7 )  
    目的 研究张葆青教授治疗小儿抽动障碍用药规律。方法 收集2022年5月至2023年4月张葆青教授诊治抽动障碍中药处方,运用IBM SPSS Statistics 23.0、IBM SPSS Modeler 18.0软件,对张葆青教授治疗抽动障碍处方的中药种类、频次、性味归经,以及选用方剂的药物群组、核心处方等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共收集抽动障碍处方265首,涉及中药110味。功效以解表药、补虚药、清热药为主;药性以温、平为主,其次为微寒、寒;药味主要以苦、辛、甘居多;归经主要以肺经、肝经、脾经和胃经居多。关联规则分析得到了羌活-防风,焦栀子、甘草,蝉蜕-甘草,柴胡-炒白芍等常用药对;聚类分析显示了6个潜在药物群。结论 张葆青教授在治疗抽动障碍过程中“内风”“外风”并重,常从肺肝脾论治。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上焦宣痹汤联合穴位贴敷治疗儿童上气道咳嗽综合征湿热证的临床观察
    熊加秀, 赵晓敏
    2024 (4):  354-358. 
    摘要 ( 36 )   PDF(1112KB) ( 10 )  
    目的 观察上焦宣痹汤联合穴位贴敷治疗儿童上气道咳嗽综合征湿热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21年1月至2023年7月江西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上气道咳嗽综合征湿热证患儿80例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患儿采用抗感染、抗过敏等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上焦宣痹汤联合穴位贴敷治疗。经上述治疗3个疗程后,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主要临床症状分级评分进行评价,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和复发例数。 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5.0%(38/40),明显高于对照组80.0%(32/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症状积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下降较对照组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个月观察组复发率为7.89%(3/38),明显低于对照组28.13%(9/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上焦宣痹汤联合穴位贴敷治疗儿童上气道咳嗽综合征湿热证有效且安全,可以降低复发率,值得临床医师推广并应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小儿清热化积散治疗儿童热性惊厥的临床疗效观察
    程申, 李玲, 陈雅琴, 陈玉燕
    2024 (4):  359-362. 
    摘要 ( 35 )   PDF(1119KB) ( 7 )  
    目的 观察小儿清热化积散防治小儿热性惊厥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浙江省中医院儿科门诊及住院就诊的热性惊厥患儿10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2例。对照组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小儿清热化积散口服治疗,两组连续观察3 d,收集相关指标;以3个月为1个随访周期,随访期间,对照组予地西泮预防惊厥,观察组予小儿清热化积散预防惊厥,随访1年;统计两组治疗期间的退热时间,惊厥再发次数,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改变情况;统计两组随访期间惊厥发生次数。结果 两组体温随治疗时间递减,观察组治疗后6 h、24 h、48 h和72 h体温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发热情况得到有效控制,达峰(体温≥39.0℃)(0.53±0.62)次,明显低于对照组(1.65±2.72)次,在接受治疗的72 h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中医证候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随访1年,观察组未出现惊厥,对照组出现惊厥(0.55±0.55)次,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小儿清热化积散防治小儿热性惊厥疗效确切,既可以显著缩短小儿发热时间,明显减少惊厥再发次数,又可以有效预防热性惊厥再发作,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应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孙丽平教授辨体质治疗小儿厌食症临床经验
    王馨禾, 孙丽平
    2024 (4):  363-366. 
    摘要 ( 26 )   PDF(1066KB) ( 8 )  
    小儿厌食症是儿科最常见的脾胃性疾病之一,多见于1~6岁儿童,其发病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较长时间的厌食可导致儿童免疫功能低下、反复呼吸道感染、营养不良、生长发育迟缓、睡眠障碍等,危害儿童的身心健康和成长发育。西医认为本病的发生主要与饮食习惯、喂养方式、自然环境等诸多因素相关。中医药以辨证论治为基础,相较西医治疗本病有着较大的优势。孙丽平教授擅从整体观念出发,以证候为标,以体质为本,基于体质学说治疗小儿厌食症取得良好疗效。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琚玮教授从脏腑辨证治疗小儿厌食经验
    蒋会莉, 刘钇彤, 付珊珊, 苗萍
    2024 (4):  366-368. 
    摘要 ( 79 )   PDF(1041KB) ( 7 )  
    小儿厌食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琚玮教授认为小儿厌食多因中焦饮食停滞、过用苦寒药物、肝气乘脾有关,究其病因,仍为脾失健运。治疗应详察病机,治以消食、清热、疏肝、活血。其中,积滞者治以泻黄散合三仙汤;食滞兼有郁热者治以保和丸加增液汤;久病淤血者治以异功散合四物汤;兼肝郁者治以四逆散。用药过程中,需配合生活习惯指导,可得显效。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